虽然要到二零五三年四月份,即杜小蕾在北京召开“同盟国政府首脑会议”时,中国政府才正式🝡🌯提出了经济整合方案,开始着手整合同盟国集团的经济力量,重新规划集团的工业生产能力,但是牧浩洋在此之前的举动,等于提前给盟国打了招呼,为杜小蕾在政府首脑会议上的📕成功打下了基础。
当时,🐊最值得重视的,正是集团中实力仅次于中国的印度。
虽然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结束之后,印度一下子跌落为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,而且随后几年中,欧盟也没有像承诺的那样,帮助印度进行战后重建,反而利用重建,从印度获取了大量利益,但是凭借巨大的人口规模、相对广袤👚的国土与丰富的自然资源,印度依然具有不可小觑的实力。
七年间,印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别的不说🗴,到大战爆发时,印度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五,而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爆发前,仅有百分之六十。此外,印度每万人享有的医疗设施也由原来的不到一座增加到了…五座。根据印度在二⛵🞰🗲零五零年做的全国人口普查,人均寿命已经提高到五十八岁,恢复到第二次印度洋战争前的水准。在生🙫活环境上,印度的人均居住面积由二点三平方米提高到了四点七平方米,人均日摄入卡路里由一千八百大卡提高到二千七百大卡,基本上摆脱了贫穷。
当然,这些粗略的统计数据还🂃🌉不能完全说明印度的变化。
根据国际机构在🟙🝣🌼二零五零年做的统计,印度的基尼系数为四点二,而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爆发前高达五点八。
这个🝖数据表明,在第二🕔次印🏬🝍度洋战争后的五年间,印度的贫富差距大幅度缩小。
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:印度社🂃🌉会🗔逐渐趋于稳定。
毫无疑🐊问,稳定是🏬经济发展的基础,而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。
到大战爆发前,印度已经基本上恢复了第♚二次印度洋战争的创伤,🕊成为南亚地区产值最大的工业国。
当然,这并不表明印度是一🏬🝍个发达的工业国家♫♫。
与当初的中国一样,印度在工业化道路上也选择了类似的方法,即首先发展轻工业,以此提🖜📝🛹高国民的生活水准,在完成了基础积累之后,再稳步发展重工业,最后🕏🈤⛽才是向高端工业进军。
对印度人来说,这意味着💵能🏬🝍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,与更好的生活环境。
对中国来说,这则意味着能够充分利用印度的♫人力资源🞃,获得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与产能巨大的工厂。
事实上,这正是中国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获得的战🖲🖟争🞃红利。
到大战爆发时,印度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,每年向中国出口数万亿元的货物,同时从中国进口数万亿元的产品。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商品,主要是纺织品、鞋类、成衣、生态农产品、家具与装饰品,而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,主要是工业机器、汽车、飞机、高端电子产品、新型♡船舶与工厂🗚🜌农产品。
频繁的双边贸易🟙🝣🌼往🏬来,已经使印度融入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经济体。
难能可贵的是,在如此短的时间内,印📐🙿🐌度不但建立起了轻工业体系,还在重工业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。
根据战后披🖫🕣露的资料,🕔大战爆发的这一年,印度的钢铁产量达🏺🟇🛅到了四千七百万吨。
虽然与真正的工业强国相比,这根本算不了什么,同一年🞳😌,中国的钢铁产量为…八亿吨、美国为…二亿吨、俄罗👖🈵斯为一点七亿吨、欧盟为二点四亿吨,连巴西与南非都超过了一亿吨。但是纵向比的话,这个成就非常了不起。要知道,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爆发前,印度的钢铁产量🝝也就只有五千万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