赠酬诗,是唐代文人们交往或亲友之间相互交流的诗作,分为赠诗和酬诗,当作者有所感受、表达情感或者需要叙述事情时,写给或赠予友人的诗作便叫赠诗,如李白表达对友人汪伦厚情款待的谢意时,赠予他一首诗《赠汪伦》,酬诗,即为酬答或应答的诗词,是对别人赠诗的一种回应,如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,总之赠酬诗是双方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,晚年成为至交的白居易和刘禹锡则有多首赠酬诗。赠酬诗是唐代文人骚客们常见的情感交流形式,在诗歌大放异彩的唐代,赠送诗歌可以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,可以作为毛遂自荐的方法,一般来说,赠诗和酬诗都有特定的对象,属于闭合的交流方式,即得到别人的送礼之后要有回礼,不过我们读的大部分赠诗是没有酬答的,显然的是,汪伦没有写诗《酬李白》,有些赠诗是没有酬答诗的,或许被赠予者不好意思酬答抑或酬答的诗句散失。唐诗中的赠酬诗众多,赠诗的用途也不尽相同,分享几首颇有代表性的赠诗,参详下唐代赠诗的韵味,感受下其风味。
《赠汪伦》
(唐)李白
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
《赠汪伦》是从小便开始吟诵的诗篇,记得在小学课本上,这首诗的背景是一幅彩色的送别图,图中站立在船头的是作者李白,汪伦在岸边,两人彼此作揖表示彼此离别珍重的意思,岸边最鲜明的背景是鲜艳的桃花,这幅图背景是不是当时汪伦送别李白的场景不得而知,据有后世的文人考证,桃花潭只是为潭水名,并无桃花,不过的今日的桃花潭已经开发成景区,并移植了许多桃花树。这首诗是李白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友人汪伦的一首留别诗,整首诗近似白话文意思简单,前两句说李白本人准备乘舟离开,汪伦踏着歌声赶来送行,即说明了古人送行的场面,朴素自然的表达出朋友真挚的送别之情,后两句则是这首诗的精髓之处,先用深千尺表示桃花潭水很深,紧接着笔锋一转,用衬托的写作手法,将无形的情谊化作有形的潭水,说无形的真情厚意比千尺的潭水还真,千尺的潭水之深不及汪伦真挚深厚的友情。此诗后两句清新自然,想象力丰富奇特,成为李白诗篇中流传甚广的佳作之一,用质朴的语言道出最真挚的感情,这也是这首诗成为经典之作的根本原因。
李白的这首诗让位于安徽小城的桃花潭赋予了文化内涵,当今旅游大开发背景下,此处理所当然的升级为风景区,吸引了当地居民过来栖息打卡,利用历史名人造景俨然成为旅游行业的风尚,长沙的橘子洲头便是成功的范例,吸引力国内千万级的游客过来,在伟人雕像下打卡拍照。《赠汪伦》的传世莫过于高度赞扬友谊的真挚深厚,深过千尺的桃花潭,在感情真挚的背后,历史真相向来并非那么简单,据说李白拜访汪伦时,汪伦盛情设宴款待并赠送厚礼,作为受赠方的李白甚感汪伦的美意,不赠一首诗似乎过意不去,于是创作出这首名篇。汪伦在历史上并没有名气,若非李白这首诗,世上没人会知道有汪伦这个人,很多唐诗的人名都是历史不知道的小人物,但却因为名作而传世,写下名句而流传后世的大有人在,因别人的诗词而流传于世,汪伦则是凤毛麟角样的存在,从当时汪伦送别李白的场景来看,李白甚感汪伦之厚意,从历史留名而言,汪伦得感谢李白,让他名震唐诗史,更要感谢自己的慷慨赠予。不过言归正传,诗中汪伦对李白深过千尺潭水的真情,可不是嘴上随便说说抑或笔墨上吹吹的,是汪伦付出真金白银换来的,云游四方的李白也需要盘缠,而汪伦亲自送别并赠予厚礼让李白甚是感动,于是感动到写出名句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,这么看来,要想获得真情厚意,得先有厚礼,所以说,厚礼才是实实在在感动人的。
《赠花卿》
(唐)杜甫
锦城丝管日纷纷,半入江风半入云。
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?
《赠花卿》是出自诗圣杜甫之手,诗题中的“花”是将领的姓氏,卿是对位将领的尊称,也即这首诗是写给一位花将军的。诗的大意是优美的乐曲飘扬在成都的上空,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,悠悠的升腾至白云之间,如此美妙悠扬的歌曲,只应该天上才配享有,世间能有几回可以听闻的到。诗中的锦城即今日的四川成都,经历安史之乱后,漂泊状态下的杜甫得益于朋友的帮助,在成都安定下来,作为闻名遐迩的世家子弟,成都政府主官的好友,自是能得到当地政府要员的热情招待,因此常能参加当地达官贵人府上的宴会,歌妓的艳舞、乐妓弹奏的丝管,自然是欣赏到无数次,这首诗想必是听闻到花将军府上弹奏的丝管乐曲之后有感而发。在锦城安定下来的杜甫,虽然有点“寄人篱下”的感觉,但是生活还算是滋润有味,又是当地政府要员的宾客,时常听闻丝管乐曲,在人家府上听到的歌曲旋律太过美妙悠扬,余音绕梁,故此诗首句便写“锦城丝管日纷纷”,第二句“半入江风半入云”用两个半字,进一步称赞此乐曲之美,使得作者真切的感受到该乐曲的行云流水之美,这句诗的模式让后来的白居易模仿,白居易看到残阳照耀着江水时,写到“半江瑟瑟半江红”。
这首七言绝句,字面意思如白话文,不过此诗的主旨颇有不同的见解,表面上看来,杜甫就是称赞花将军府上的美妙乐曲,并无弦外之音,也有人认为是讽刺花将军居功自傲、僭越礼法,让歌妓们弹奏庙堂之上的音乐。无可争议的是,这首诗必是赞美诗,又是一首赠诗,既然是赠诗,想必是给到花将军过目,如果是讽刺花将军,花将军及其幕僚岂不能读出其意味,对于在成都倚靠朋友而稳定下来的杜甫来说,赠诗讽刺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,岂不是徒增麻烦,从情理上似乎讲不通,若真是讽刺人家,诗题也不应该采用赠字,因此评议此诗无弦外之音自有合理性。不过,诗中的用词似乎又有点意味,天上在诗词中常代指天子的居所,人间与天上对应,多指平民场合,只应天上有和人间几回闻,又让许多后世学者认为杜甫是在委婉的讽刺赠诗的对象,劝诫居功自傲、僭越礼法的花卿,那这句“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”,的确是意味深长,如果说是劝诫人家不要僭越礼法倒有几分合理性。杜甫听到优美的乐曲,不禁感慨到,用“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”表达出对该乐曲最高的礼赞,这两句诗也是后来许多读者喜欢化用的诗句,如用来称赞女生漂亮至无以复加,可言之“此女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见”。
《赠去婢》
(唐)崔郊
公子王孙逐后尘,绿珠垂泪滴罗巾。
侯门一入深如海,从此萧郎是路人。
崔郊是少数仅因一首诗而成名的诗人,《全唐诗》收录了他的一首诗,便是创造经典名句“侯门一入深如海,从此萧郎是路人”的《赠去婢》,这首诗同罗隐的《赠妓云英》一样,因两句诗过于经典而传诵甚广。作者崔郊是唐朝时期一位秀才,年轻时寓居在姑母家时,姑母家有位姿容秀丽的婢女,颇得崔郊的喜欢并与之互生爱恋,然而不好彩的是,这位颇有姿色的婢女被卖至显贵家庭,崔郊与婢女之间“你侬我侬”的滋美日子突然戛然而止,自是让崔郊痛苦不已,念念不忘。姑母家里的世界很小,崔郊还是失去了婢女,在一个寒食节的日子里,街头巷尾的世界很大,崔郊还能与婢女邂逅,再次见到婢女的崔郊百感交集,犹如多年未见的白月光突现自己面前,内心泛起的涟漪无以言表,遂写下了传诵甚广的《赠去婢》。
诗中的公子王孙是字面意思,即王公贵族家庭出身的人,绿珠是西晋时期大富豪石崇的宠妾,更是很多权贵子弟争相追求的美女,后来因石崇被陷害下狱后坠楼而亡,因此这首诗前两句的大意是,追求你的豪门子弟络绎不绝,美若绿珠的你却要用罗巾掩盖住眼泪,这里使用了典故,形容在古代社会,有些美女会因为达官贵人的争相抢夺,而陷入悲剧的境地,暗指被卖的婢女,随姑母家的衰落境遇而被卖,指出婢女容易被卖的不幸命运。后两句“侯门一入深如海,从此萧郎是路人”破为经典,表意上是指赠诗的对象婢女进了侯门大户人家,已非自由身自是一言难尽,今日人们常用“水深”表示难以形容的复杂的情况,与曾经的相恋之人,从此以后各分西东犹如路人甲,后来这两句表示,一旦嫁入豪门就像身陷大海之中,从今往后,昔日的有情郎将变成陌生人。总之,“侯门一入深如海,从此萧郎是路人”含蓄婉转,意味深长,高度概括出崔郊所爱的婢女被权贵劫夺时展露出来的伤心不已,因此才写出如此经典的赠诗,传说婢女主人获悉这首诗后,被这首诗打动,成就崔郊与婢女的一段佳缘,不过其真实性只有天知地知读者不知,可知的是,这两句诗名垂唐朝诗坛。
《赠妓云英》
(唐)罗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