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禧三年最后的两个月里,趁着冬日时节海上无风暴,林贵平将滞留在娄江港的灾民都运来了台湾。
围绕着基隆港四周已经开辟了四个村落,分别叫做天禧一、二、三、四村,每个村落各有五百余人,村子暂时采取集体农庄制,每日里划分土地,放火烧荒,平整田地。
靠近码头处,建了个庄子,挂着一杆大旗,上书“大宋台湾营田司”,林贵平自任提举,统管军政,吴梦经常揶揄他这自封的官职也不知大宋朝廷认是不认。
农庄创世之初,房屋紧缺,百姓们男女分开,十几二十人住一间木屋,住不下的只能先搭帐篷。
基隆的冬季小雨纷飞,帐篷里满是泥泞,住帐篷的怨声载道,怨声载道也没用,只能等待一批批的房屋慢慢修筑起来。
基隆虽然石炭充足,烧砖甚易,但苦于人力匮乏。
民以食为天,此处远离大陆,运输极为不便,粮食问题必须自行解决,所以大部分青壮都在开垦荒地,只有少部分在烧砖砌房子,要完全解决住房问题恐怕得等到来年的秋收后。
营田司现在采取的是配给制,除去十四岁以下之孩童,村民和厢军都在公共食堂吃饭,饭菜肯定是好不到哪去,主食都是大宋运来的米、面,众人要吃要喝,买来的米自然是廉价的陈米,口感极差。
蔬菜几乎全无,只偶尔有点野菜,海里的鱼虾倒是经常有,煮出的鱼虾少油众人皆不爱食,不过隔三差五有顿鹿肉打打牙祭。
一些原来在大宋生活尚好的移民不免心中不满,但来都来了,打落牙齿也只能往肚里吞,忍着口腹之欲埋头苦干。
台湾厢军以前还天天有肉有鱼,这下村民多了众军士要巡逻和维持秩序,无法天天打猎,肉食自然少了。
厢军们虽知暂时如此,但奈何肚子造反,众人也是垂头丧气,看来提举官人说的好日子还在遥远的未来。
天禧三年的除夕基隆倒是个大晴天,可生活物资缺乏,最隆重的节日却在一片惨淡中渡过,除了周良史出海打的鱼,年夜饭没有一丁点肉食。
村落的食堂里,史三郎望望大木盆里的水煮鱼和菘菜,叹了口气道:“今日可是除夕啊,就吃这等饭食,干活累点无所谓,可这除夕之夜也应给点荤食。”
十五郎在他身后说道:“听闻是海船不够,无法运来太多的肉食,可某今日眼见食堂里的大车运来不少鸡蛋,怎的不见分给我等,这些日子里可真是馋死人啊。”
焦二郎站在他们身后排着队,闻言笑道:“两位莫心急,某是从润州石炭场来的,当初刚去的时候还不是和眼前一个样,现今石炭场四周商贾成群,酒肆林立,想吃肉便买肉,想吃零嘴大把摊贩。”
十五郎扭头笑道:“这位兄台,那润州石炭场多长时日才有如此光景?”
一旁的百姓们闻言纷纷竖起耳朵细听,焦大郎道:“想要那般光景,那可得有个两岁上下,慢慢熬吧。”
十五郎哀叹道:“那还得一年半啊,算了,还是想想眼前的鸡蛋吧。”
他话音刚落,几个厢军从灶屋内抬出几筐热气腾腾的煮鸡蛋,厨子笑道:“今日除夕,提举有令,每人一个煮鸡蛋过节。”
厨子话音一落,人群里响起一阵“嘘”声,可“嘘”归“嘘”,鸡蛋还是要的,有总比没有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