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事情,你只需要开个头,别人甚至比你更会联想。
豆制品的问世,打开了隆安县人的眼界。本身就会点豆腐的人家,更是很快就能做出比楚凌渊这边更好的豆制品。
楚凌渊开心的不行,是有多少收购多少。毕竟他这边的豆制品小作坊就一开始那六个人,根本没有扩张。不说蓝星那边巨大的市场消耗量,就算是隆安县的十三间杂货铺供货量都跟不上。
隆安县的商贩们试探了几次,确定了县令大人是真的不追究他们制作了其他豆制品。一时间,各村各镇的豆腐加工坊,都开始扩张起来。
算是无形中,带动了一点隆安县的经济发展了。
杨家村
杨秀才坐在院中的桂花树下,手中拿着一根腐竹细细的查看。他家是一个标准的三代同堂大家族,大家长杨大山也就是他的爷爷,今年已经六十高寿了。
杨秀才身为长子这一脉的长子,也算是长子嫡孙了。杨大山有五个儿子,四个闺女。四个女儿全部嫁了出去,因为嫁的远,也就逢年过节才能回来一趟。
爷爷那一辈儿遭遇了几次天灾,全家就只剩下爷爷一个人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杨大山对于多子多福的执拗是刻到骨子里的。
人穷,但好在不怕吃苦勤奋。奶奶家就是看中了爷爷这一点,才将奶奶嫁了过来。婚后两口子也算是顺了杨大山的意,多子多福了。不过本来就穷,还生了那么一大堆,就可想而知前面二十多年不可能富裕到哪里去。
还是后来女儿都嫁了,儿子慢慢都长大能干活了,日子才算是好起来了。杨大山年轻的时候去县城干过活,所以知道读书的重要性。不过在他儿子那一代家里穷,也没个机灵的,他也就没敢想那些。
等到了杨秀才,也就是杨放这一代,日子稍微好一些了,杨大山直接拍板将所有孙子全部送到学堂去读书。堂兄弟五六个,最后只有杨放坚持了下来。
杨放不仅坚持了下来,还算是有点灵气没辜负家里,在二十岁这一年考上了秀才。杨家苦了几十年,现在也终于算是不用交赋税的那一等士族了。
可杨家还是穷,大夏朝规定秀才只有见官不跪和不用交税的权利。甚至就算是直接进入官场走仕途,秀才最多也就是在县衙的吏房做个文书,还是没有品级的那种。
所以本质上来讲,秀才还不算是改变门庭的阶层。
所以虽然是个秀才,可杨家还是穷。如果杨放两年后能考上举人,那么这种情况就能在一夕之间得到改变。
可是现在……
想想家里还欠的两百三十二两银子的外债,想想身体越发不好的爷爷。想想几个都已经长大这些年为了供养自己还没成亲的堂兄弟,再想想被分出去还要交税的小叔,杨放甚至连想继续读书的话都快要说不出口了。
好在今年官学免了所有学杂费,要不然恐怕他真的要回来做个教书先生了。
杨放不甘心,他觉得他还能继续往上考。如果想要继续读书,那么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这一点,就不可避免。
自从县令大人开了那个杂货铺,杨放感觉自己像是找到了一条明路。他指点着小叔小婶儿去买凉粉的方子,没想到县令那边居然直接免费教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