并且在约莫十日之后,从京城传回消息,说郑琢和郑玑如今年龄尚小,可以先试着参加一下本地的县试,若是十四岁的时候能有个童生的身份,可以捐些粟米入国子监。
郑姒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觉得父亲的要求有点苛刻,在向祖母转达他的意思的时候,还有些心虚气短,为此,她特意从自己的妆奁匣子里挑了一枚成色上好的祖母绿扳指,准备送给她。
这是前些年圣上赏赐给尚书府的物件,母亲宠爱她,将许多好东西都给了她。
她心想着,若是祖母心中不满,这个扳指也是有些分量的,可以稍微抵一抵。
不过没想到的是,老夫人听说了这件事之后,顿时喜笑颜开,握着她的手说,真是祖母贴心的好姒儿。
若不是她笑的真心实意,郑姒都差点以为她是在反讽。
她从五六岁记事开始,父亲就已经当上尚书了,她自小身份尊贵,所以平日里交往的那些公子少爷也都是王公贵族家的子弟,他们到了年纪之后,都自然而然的入了国子监。
所以郑姒一度以为,进国子监读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。
今日听祖母拉着她的手一番絮叨之后,她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想法很天真。
稍微转换一下视角之后,她很容易就将这件事情想明白了。
郑家就好比一个小地方的暴发户,而她爹郑尚书,则是京城的大
官。
她是个自小在机关大院长大的孩子。
而国子监,是直属中央的名校。
她写信让父亲走关系把亲戚家的孩子搞到名校去,而父亲说,这两个孩子得先考过小升初,然后再交一笔择校费,才能来名校里念初中。
想到这一层之后,她沉默了许久。
……辛亏父亲清正,没听她这个女儿的无力要求,选择按章程办事。
这么一想,老夫人听到这件事之后的喜悦她也明白了一二。
县试虽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考过的,但只要认真对待,还是很有希望的。
这道门槛不算难迈。
而捐粟米对于郑家来说则完全不是问题,郑家本就不缺钱,缺的是门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