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风从无>历史穿越>佛陀时代 > 第62章 收女僧埋下祸根
    首批比丘尼出家以后,由于修行勤苦,加上沾了佛光,得到了驻在国王室贵族的敬重,因而不再甘心向新比丘、小比丘敬礼,如律典称:“诸比丘尼不礼比丘,不迎不送亦不请坐”,甚至向阿难提议,让比丘给比丘尼顶礼致敬。比丘尼刚刚接受了八敬法,就与比丘争地位,这让阿难很为难。

    在佛弟子中是先有比丘,后有男女居士,最后才有比丘尼。所以入佛门第一步,要求自受三归,归佛归法归比丘僧。比丘居于僧首,世称大僧、大众。比丘尼也就是比丘女,位列二部僧,世称二僧。

    按照八敬法,比丘不能礼拜比丘尼,比丘尼要礼拜一切比丘。二僧见了大僧,要在不近不远处合掌低头,口称:“和南”,意为敬礼。

    有比丘在,尼众纵成阿罗汉也不可称尊。二僧也不可以剃度大僧,不能为比丘作依止处。这与比丘悟道不称佛,只敬释尊为大师一样。对待前来归依的信徒,比丘会说:“你不要归依我,我归依佛,你也应当归依佛!”

    因为佛为大师,世尊是法本、法主,佛法由世尊所说,所以“一切归依佛,救护世间者!”要说有救世主那就是佛,法宝就是以涅槃为核心的圣贤教育。

    就连鹿头梵志也说:“诸法之本出于如来神口”,可见三归依集中到一点,还是以释尊为根本大师。听世尊的,就要遵守八敬法。

    然而女人善变,刚刚有些名气就忘了当初的约定。所以要助成女众修证解脱的宿愿,就不能纵容其怠慢心理与习性。要想修成阿罗汉,必须断除色爱、无色爱、无明、骄慢、调戏等五个结使。在四沙门果中,阿罗汉是四果人,果位最高,所以这五个结使也叫五上分结。阿那含是三果人,也要断除五个结使,包括贪欲、嗔恚、身见、戒取、疑惑,因为果位低于四果,所以这五个结使也叫五下分结。

    在五上分结中,一切自举、自慢、高慢,或者自高自大的心理,都属于骄慢结,其核心是我慢。佛说我慢如果不断除,就会舍此身后再受身。如来已经断除了五受阴的连续性,不会再受生了,如来“寂灭无想,是无生法”。

    一般人的人生观是先见五阴和合为身,再见此身是我,形成身我见;进而以灵魂不灭为神我,由神我起常见形成我慢。佛说要解除这些思想疙瘩,就要多修无常想,若得无常想者必得无我想。只要树立了无我的观念,现前就可以断除一切我慢,想得九定乃至无为涅槃皆可如愿。常修无常想,就能善观法义,就不会有斗争。因为无我慢,所以不会动怒发火,不会有迷惑之心,命终时要么往生天上人间,要么成就涅槃之道。不仅是常见,取着任何一见都是我见我慢,不破我慢难成罗汉,这是原则性大问题,也是佛制“八不可越法”的深层原因。

    除此以外,佛知道剃度女众已经越过底线,再让比丘给女比丘顶礼,情况会更糟!所以,当阿难汇报此事时,佛断然否决。

    佛说:“阿难,假设你知如我知的话,这些话一句都不该说!要是佛门无女人出家,众多的梵志、居士会将衣服头发铺在地上,说:‘精进沙门可在上面行走,精进沙门难行能行,使我们长夜获益安隐快乐!’众多梵志、居士如果见到沙门,会手捧饮食站在道边迎候,或以恭敬心搀扶拥抱,请入房内献上财物。即使日月威光普照,也赶不上精进沙门的威德,更何况是那些固执而枯瘦的外道呢?

    要是佛门无有女人出家,正法将会久住一千年,现在失去五百年,佛灭后还还有五百年正法时期。因此阿难,想让比丘们向比丘尼作礼承事视为长老,这是毫无可取之处的,是不容许的。要知道女人做不得五事,做不得如来佛、转轮圣王、天帝释、魔王、大梵天王。男子则可以成就其一!”

    阿难屡次说情收女人出家,没想到会给佛教造成如此负面影响,甚至有损去正法五百年的恶果。他被佛的话惊呆了!

    佛考虑的是佛教的生存发展,深知女人在家修行对保护佛教更有利,当然不是歧视女性。佛看男女之爱是苦集,比丘出家要的就是远离男女关系。断绝爱欲因缘才可成就禅定解脱。佛徒清一色都是男众,好比田里都是苗没有草,心里也清净。一旦女僧入门,男女二众接触多了,人心就会长草,就很难刹下心来修行,以至于相约幽会、缝缝补补、洗洗涮涮、同行同坐、结伴乞食游化、同船同渡同室过夜,日久生情乃至还俗之事时有发生。

    譬如律典记称:“尔时诸比丘与比丘尼独屏处坐,遂生染着不乐梵行,或有反俗,或作外道;屏处者,眼所不见处。”说的就是男女比丘在僻静处幽会,有些人还俗了,有些人做了外道。总之,女人出家的麻烦事一言难尽。

    因为有了女僧,佛世时已经乱象频发,乃至后来提婆达多破僧事发,又涌现出许多“助调达比丘尼”与佛分庭抗礼,甚至还出了一幕女僧群殴优波离的闹剧。

    据说差摩比丘尼死后,尼众在比丘的院子里给她建了一座骨灰塔,每日三回绕塔啼哭,妨碍比丘坐禅行道。优波离派人把塔拆了,尼众手持棍棒找他算账,见着比丘就打,优波离见势不妙,只好以神足力突出重围飞到佛前,佛因此召集二部僧呵斥尼众,禁止她们进入比丘住处。除了内乱,还有外忧。由女僧引起的麻烦,招致社会非议和居士斥责之事,律典多有记载。

    当时外道也有四众,也有出家尼,但外道不知四圣谛,不知苦集于爱,甚至还会崇拜性,盲目歌颂爱,以**为“双修”,此与佛教根本不同。佛言:“愚痴之人依聚落住,见年少女人起贪欲心,欲烧其心欲烧其身,身心烧已舍戒退减!”

    佛不想再让比丘与女人产生瓜葛,直到临终还要立下遗嘱,告诫比丘莫与女人相见交通,又让尼众自己说戒,不必再找比丘说戒。

    佛说:“女人梵行垢,女则累世间;若使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,无家学道者,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!”

    佛将自己及比丘比作渔夫,将女众比作祸水,设立八尊师法就像渔夫在深水里作坞,为的就是防止祸水流出,里面的意思还不清楚吗?不愿吸收女人出家,真实动机就是这一点,想让彼此离得远一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