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天清晨,佛从竹园出发,入王舍城乞食。提婆达多也入城乞食,与佛出现在同一条街巷中。佛遥见提婆达多走过来,转身就要离开。
阿难问佛:“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?”
佛说:“提婆达多也在巷子里,我想避开他!”阿难说:“世尊难道怕他吗?”
佛说:“我不是怕他,只是不应该与这样的恶人相见!”
阿难说:“世尊可以支开提婆达多,让他去别处啊?”佛说:“我始终没有这样的心思,让他到别处去,他将会以自己的行为,去他该去的地方!”
佛心是平等的,所谓“亲子与恶徒,佛皆为平等!”但这种平等是正视客观差别,保持正见不颠倒的真平等。不是违背交往规律,不分敌我友,搞无条件的“怨亲平等”。
佛在临灭前说:“欲与彼怨家,而报其怨者,恒念莫与语,此恶无过者!”对于冤家或扰乱者敬而远之是必要的。譬如某日集会时,舍利弗正与目揵连对坐问答。一位老比丘凑过来,不知深浅地插言说:“我向尊者发问,尊者如有疑难也请问我!”二人不想与他交谈,便起座而去。若依律典,平常关系不睦者,私下里也可以不相互敬礼。
调达与佛有师从之恩、兄弟之义。可他与佛并不亲近,反而疏远。佛说过,对于忘恩负义者,他不亲近我,我不亲近他,即使他穿了僧衣,来到我身边,离我也很遥远。
阿难知道佛不想见提婆达多,就说:“可是世尊,提婆达多朝这边走过来了!”
佛说:“看到愚痴迷惑的人应该回避,不要与他碰面。不应该接触愚人,不要与愚人一起作事,也不要与愚人谈论是非问题!”阿难问佛:“愚人又能怎么样呢,愚人有什么过错,即使和愚人说话,又有什么过失呢?”
佛说:“一个人本来不坏,接触恶人就会学坏,然后必然会恶名远扬。愚人爱作非法的事,违反正见和正常规律,邪见与日俱增。因此要想远离恶知识,就不要与恶人来往作事,以免变成没有信誉、不守法、不闻佛法、没有智慧的人。要想学到善知识,就要常与智者交往。跟着良师益友走,便会增长功德,在持戒上也会圆满无缺!”
提婆达多本来就觉得佛讨厌他,心里一直窝着火,见佛有意躲着他,更加怒不可遏,他要铤而走险了。
佛不想见提婆达多,提婆达多是个争强好胜的人,越是觉得佛瞧不起他,越是想作出个样子证明自己行,兄弟俩反目成仇,也与他的个性有关。
提婆达多见阿阇世王控制了政权,也开始着手实施灭佛计划,他雇佣刺客向佛行刺,暗中又派人杀人灭口。可是一连派去几拨人,都被佛度化受了三归。
提婆达多只好亲自出马,埋伏在灵鹫山西侧的小山包上,趁佛在石洞外经行之机,推下一块大石头向佛砸去。山神金毗罗看见他抱石打佛,赶紧伸手接住石头,顺势丢到一边。大石头被两块巨石卡住,只有一小片碎石飞出去,击中了佛的大脚趾。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,恶心出佛身血的“金枪刺足”事件!
佛抬头看着提婆达多,说:“你想害我吗?”提婆达多悻悻地溜下山去,心想:“今天没得手,我再想办法,不信我研究不死你!”
佛脚受伤以后,就在金毗罗山神的石室中养伤。后世喜欢神化佛教者,不知佛也是血肉之躯,受伤了也会流血也会疼。只是当伤痛袭来时,佛能以苦乐俱舍的心态,保持正智正念,而不为痛苦所动,这才是佛陀的与众不同之处!
有八位居山的天神慰问世尊,称赞说:“沙门瞿昙是人中的师子、大龙、牛王、大丈夫、勇士、良马、胜利者和大白莲花,能够安然忍耐伤痛,保持正智正念正定,丝毫没有减退。如果有谁背离、反对和嫌责佛的教诲,谁就得不到利益,还会长夜受苦。即使五百年读诵婆罗门经典,精勤修炼卑陋苦行,也不能解脱贪嗔痴。如果被五欲所逼迫,被持戒所束缚,勇猛苦行一百年,也得不到心解脱。”
第八位天子最后说道:“心居憍慢欲,不能自调伏,不得三昧定,牟尼之正受,独一居山林,其心常放逸,于彼死魔军,不得度彼岸。”
说如果不能降伏内心的骄慢和欲望,得不到圣贤的三昧正受,即使独自一人住在山林里,他的心也是放荡散乱的,终究无法战胜老病死的魔王大军,而到达解脱的彼岸。八位天神说完赞美诗,便稽首佛足,隐去了身形。
提婆达多知道,除了结夏安居在住处受食以外,佛每日早起必到城内乞食,就对阿阇世王说:“明天早晨,沙门瞿昙进城乞食,咱们把黑象灌醉,假如他真的无所不知,那他明天就不会来,来了就放象踩死他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