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离王对释迦人怀恨在心,为自己也为他人埋下了祸根。他从小到大深得父母疼爱,长大后出任大将军,常随父王左右,可谓父子情深。公元前约488年年初,波斯匿王寿终正寝,流离太子继位为王。
自从八岁那年遭受释迦人的折辱,在玩伴兼大臣的好苦梵志日日提醒下,流离王始终不忘报仇雪耻,继位后王位还未坐热,便对迦毗罗卫发动雪耻之战。
比丘们听到消息马上向佛报告。佛闻讯后即刻现身在故乡境内,坐在流离王必经之路的枯树下。
流离王与佛有亲族之缘,从摩诃男那论,他是佛的孙子辈。当他统率大军路过此处时,看见佛在枯树下坐禅,便跳下战车头面礼足,立在一面问佛:“世尊,那边有尼拘留树等那么多好树,枝繁叶茂可以遮阴凉,为什么要坐在枯树下呢?”
佛说:“亲族之荫胜过外人啊!”流离王心想:“世尊这是在为亲族求情呢,我现在应该返回本国,不应征讨迦毘罗越!”于是向佛告辞后退兵返回了舍卫城。
回去不久,好苦梵志又劝他“不要忘了当初被释迦人侮辱之事”。流离王怒火复燃,说:“你们速备战车,集合队伍,我要去征讨迦毘罗越!”
众多比丘向佛报告,佛又以神足力坐在道边的一棵枯树下。流离王头面礼足,站在一面说:“世尊不在那边好树下坐禅,为何非要坐在枯树下不可呢?”
佛说:“亲族之荫胜过外人啊!亲族之荫凉,释种出于佛,尽是我枝叶,故坐斯树下!”说我出身于释迦族,释迦族是我的亲人,亲人就是为我遮阴凉的枝叶。你灭了我的亲族,我就没有荫凉了,只有坐在枯树下了!
流离王心想:“世尊出身于释迦族,我不应该征讨他们,今天就到此为止吧!”于是再次返回了舍卫城。
佛如此动之以情,两次打动流离王退兵。后来在好苦的怂恿下,流离王第三次出兵讨伐释迦国。大目揵连闻讯后,三次向佛请求施展神通,或将流离王的军队抛掷他方,或将迦毗罗卫城置于虚空,或用大铁笼护住全城!
佛问目连:“你能将释迦族的宿世因缘转移到他方世界,或者置于虚空,关进笼子里保护起来吗?”目连说不能。佛说:“释迦族的宿世因缘现在已经成熟了,应当受到报应了,你回到座位上去吧!”
佛为流离之父解梦时,透过“大溪水流波正赤”的梦境,早已现量地预见到了战局的发展。标准的预言在于,只要预见了事情的结果,此结果就是任何变数所不能改变的,这就是定数,也叫定业难转。
据说佛在舍卫城时预知当受马麦之报,便向南游化到了僧伽尸国。途经拘萨罗国毗兰若时,接受城主阿耆达婆罗门的邀请,在此夏坐。阿耆达王办妥了供养,就将此事忘在了脑后,三个月闭门谢客,致使佛与五百比丘一无精舍,二无供养,只好栖身林下,而且乞食难得,没有饭吃。所幸有波罗奈国的牧马人追逐水草,来到此国,因为吃光了口粮,只好把喂马的麦子供给佛僧充饥。
安居期满,佛与阿难向阿耆达王辞行,这位马马虎虎的国王至此才想起了请佛夏坐之事,于是向佛忏悔。佛也只接受了他的饯行之请。佛自己也难免马麦之报,自然也不能消除亲族的业报,接下来只能靠释迦人自求多福了。
在国防问题上,佛在祇园曾经这样说过:“王城具备七事四食,就不会被外敌所破,除非从内部攻破。一是所建敌楼坚不可摧;二是护城河及堑壕开掘深广;三是城内交通便利,适合调兵遣将;四是武装力量足够强大;五是武器配备充足;六是将领善于带兵能征善战,军纪严明;七是筑牢城墙,防御严密不留漏洞!”
四食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。精神上主要是信仰和意志。物质上主要是粮草,包括杂粮与副食品,酥油、蜜糖、盐等调味品,饮用水、饲料草、烧柴、木料等。既有信仰和坚强的斗争意志,又有充足的后勤保障,就能坚持抗敌夺取胜利。
佛说“转轮王聪明智慧,有四种军,整御天下由己自在,千子具足勇猛无畏能伏他众;王者摧敌胜怨名曰胜王;戒德增盛,智慧具足,习种种技术,乘象马车、刀矛弓矢,战斗之法无不具知,有大威力摄诸小王无不靡伏,智谋勇果无复怯弱!”说转轮王有勇有谋、有战术战法,有强大的威信和组织领导力,臣民对他服气,听他调遣,军队有纪律,听他指挥,这些都使外敌不敢轻举妄动。
战争需要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士,不论其种姓,只论其战功,都应得到重用和厚赏。军人需要尽忠职守保家卫国,不受不杀生戒,待战后再忏悔杀业,断除恶习,这是佛教的方便法门。若军人戒杀,有所顾惜,就如王象对阵时“一切皆用,唯护于鼻,犹故惜命!”便不会坚决抗敌赢得胜利。
然而“诸天、释种、俱利等皆受三归五戒!”释种、俱利又是构成释迦国的基本民族,几乎全民戒杀,这对于反侵略战争是不利的。在没有实力威慑外敌的情况下,释迦人既不纳降,又无意作有效抵抗,采取的是“自杀政策”。当敌军逼近迦毗罗卫城40里时,他们才组织军队迎敌。虽然在射术上是流离王的老师,但是他们虚张声势,不到射程就放箭,等到敌人临近时,他们又只射无关紧要的部位,或者只射耳珰孔而不伤其耳,或只射发髻而不伤其头,或只射弓弩、弓弦、铠甲、坐具、车轮、旗帜等等。射击这些部位均不能使敌人丧失战斗力。
流离王遥看箭矢如雨,一度也想撤兵,被大臣好苦劝住,说:“大王不必惧怕,这些释种都持五戒,连虫子都不杀更何况杀人,现在进攻一定能打败他们!”
果然,流离军一冲锋,释迦军便退入城中。有位少年英雄不满15岁,名叫释奢摩,身穿铠甲,手持兵器,在城头上独自抗敌,杀敌无数,却被释迦族人驱逐出城。如此自毁长城,也是定业难转在劫难逃之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