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风从无>历史穿越>佛陀时代 > 第214章 弥勒受记
    佛在东归途中,到了佛教草创之地波罗柰鹿野苑。按照惯例,诸佛出世必做五件事。最后两件事,一是要激发比丘的菩萨心,为授记下一尊佛酝酿人选,讲未来世界未来佛也是这个目的。二是为下一尊佛授记。一旦有人发起菩萨心,想作下一尊佛了,就可以授予他“菩萨”称号,作为候补佛的人选确定下来,记录在案,这叫授记,也是诸佛出世要做的最后一件事。

    一日午餐后,比丘们坐在讲堂里议论,在家的居士怎样作才算利益大,是将持戒的比丘请到家中,供养饮食所得的福报多,还是每日收获百千两黄金所得的福报多?有的说是前者,有的说是后者!

    阿那律说:“何止是每日收获百千两黄金呢,就是超过这个数,有每日收获无数财宝的福报,也比不上供养真正持戒比丘一顿饭的功德!

    我回忆自己的往世,曾经是波罗柰的穷人,只靠拾荒卖草,替人挑担子,勉强填饱肚子。那时候经常闹灾荒,旱灾、霜灾、蝗灾连年不断,要饭都很困难!有位辟支佛名叫无患,早晨天放亮时入城乞食。我出城拾荒时,见他手持空钵入城,我入城时又见他空钵出城。他见了我就想:‘我早晨入城时见此人出城,我现在出城又见此人入城,此人或许还没吃饭,我就随此人去吧!’

    于是,他就尾随我一直跟到家里,我放下担子回头一看,他也跟来了,我心想,这位仙人或许没有讨得食物,我宁可少吃一顿,也要让他吃!我就给他盛饭。

    辟支佛说:‘居士,今年灾大,没有收成,人民都在挨饿,乞求难得,你留一半给自己,给我一半就行了!’我说我在家有锅有灶,有柴有米,啥时候吃都行,仙人就当可怜我,你都吃了吧!

    我因为施舍那一钵饭,七次生天做天王,七次生人做人王,如今生在释迦族中,成为大富大贵的王子,封户、食邑,畜牧、资财不计其数。我舍弃金钱王不作,出家学佛,除了受到四部圣众的敬重以外,还受到王者与大臣、梵志与居士等各个阶层的赏识和待见,经常受人宴请与供养。这都是因为饥荒年代施舍一钵饭的福报!假如我那时知道他是辟支佛,福报还会翻一番,就更大了!”

    佛在禅坐中以清净天耳听到这些议论,傍晚结束午坐,走进讲堂,在众人面前敷座而坐,问道:“诸位比丘,你们为什么都坐在这里呢?”

    众人说:“我们在听阿那律讲过去独觉佛的故事!”

    佛说:“你们想听未来佛的故事吗?”众人都说想听。

    佛说:“诸位比丘,你们注意听,好好思念,我这就为你们分别解说。诸位比丘,未来很久很久以后,人类寿命会有达到八万四千岁的时候。到了人寿八万岁时,这个阎浮洲人烟稠密,生活富足,人民安乐。村镇之间的距离,有如小鸡一飞就到那么近。女人五百岁时才会出嫁。除了寒热、大小便、婬欲、饮食、衰老,这些是病以外,没有其他的毛病。那时,会有一位名叫儴佉的转轮圣王出世,他聪明智慧,统率四军,成就七宝,生育千子,勇猛无畏。他将统一整个南阎浮洲,善于不战而屈人之兵,以法教化人民,使其安居乐业。他广修布施,惠及一切沙门、梵志、贫穷、孤独、远路行人与乞者,后来出家学道,修成阿罗汉!”

    这时,人群中忽地站起一个人来,此人是阿夷哆比丘。他偏袒右肩,叉手合掌对佛说:“世尊,到那时候,我愿意转世做那位转轮圣王!”

    佛呵斥他说:“你这愚人,本该再受一死便证涅槃,而你却要转世称王!”

    佛在传授八关斋法时,曾经告诫弟子要发愿“恒生佛前速成道果”,不要生在边地无佛法处,以及长寿天上。也不要作奴婢、作梵天、作帝释、作转轮圣王。

    佛也知道阿逸多比丘所愿必成,所以话锋一转,为他授记说:“阿夷哆,你在未来很久很久以后,人寿八万岁时将会作那位转轮王,最后出家修成阿罗汉!”

    说完转轮圣王,佛又说:“那时会有弥勒佛出世,具足如来十号,就在这片土地上成佛创教,传授梵行方法,举办无量法会,为一切人与天神显现平等正法,有成百上千乃至无数比丘弟子,这些都像我今天一样!”

    这时,弥勒比丘站起来发愿说:“世尊,到那时候,我成弥勒佛,就像今日世尊一样!”

    佛说:“好啊好啊,弥勒,你发心极妙,妙就妙在你想引领大众走向涅槃!你在未来很久很久以后,人寿八万多岁时将会作佛,名为弥勒,具足如来十号,就在这个世界自觉成佛,乃至徒众围绕听法,都像我今天一样!”

    所谓发心极妙就是心想成佛,也叫发菩萨心、发菩提心。菩提的全称是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,意为无上正等正觉,是佛所觉悟的真理。无上是最高的,正等是如实的,正觉是真正的觉悟。具足成就菩提者梵语称为佛陀,汉译觉者。

    原始佛教中的菩萨只发一愿,愿我将来成佛与现在佛一样具足十号功德。像法中的佛在因地作菩萨时想法则更多,动辄发下几十大愿,内容往往杂乱无章,违背佛理,譬如有的要在没有三恶道的地方成佛,有的发愿消灭声闻缘觉,让一切众生包括恶道众生和已经涅槃的阿罗汉、辟支佛统统转世成佛等等。

    阿逸哆与弥勒菩萨法缘密切,但却各有其人,释尊时代同师一佛,未来同出一世,前者为王后者为佛,前者随后者得度生死,而在相似法中竟被混为一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