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风从无>历史穿越>佛陀时代 > 第90章 还俗与七返作道
    佛在拘留沙法行城时,比丘象舍利弗还俗了。阿难乞食时见他坐在家中,搂着两个女人的肩膀亲热,心里很不愉快。象舍利弗见是阿难来了,便惭愧地独自坐到一边。

    阿难乞食后出城回来问佛:“象舍利弗经常为人说法,有大神通,我曾见他与天帝释共同讨论,怎么会还俗作爱,如此为恶呢,我看了真为他担忧!”

    佛说:“如是阿难,如你所言,但他并非阿罗汉,阿罗汉始终不会还俗重操旧业的。你不要忧愁,过后七日他会回来,断尽贪嗔痴,成为阿罗汉,这是他宿业牵引所致。现在所作完毕,是他解脱之时了!”

    相传象舍利弗是舍卫城的良家子,有一天,他在耕田回来的路上,吃了一位上座比丘碗中的美食,觉得还是出家好,可是出家一个半月未开悟,就还俗了,如此反反复复已经有六次之多。

    过后七日,象舍利弗果然回到佛前,头面礼足坐在一面,须臾退坐对佛说:“唯愿世尊听许我在下位作沙门修梵行!”重新作了沙门后不久,就在坐禅时证得四果。

    舍靳梵志嫉妒佛门比丘,认为:“这些释种子无处不在,到处都能碰上,又遏制我们修行的呪术!”于是散布谣言说:“象舍利弗以前自称是阿罗汉,中途还俗,现在又作沙门了,装模作样地挨家乞食,看见女人就动心,除了想女人不想别的,就像不中用的乏驴,驮不了东西!”

    象舍利弗心想:“此人极为愚痴,看见别人得到利养,就动了吝啬嫉妬之心,若是自己得到利养就欢喜,到白衣家向施主诽谤我,我不能让他再作恶而受无量罪!”于是飞在空中,对梵志们说:“你们既无智慧眼,又无好办法帮助人,却故意毁谤梵行者,自己做了没利的事,将来会在地狱里长久受苦!”

    人们听了心生疑虑,想道:“象舍利弗若照梵志说的那样不中用,随后所现神足就很难办到,然而我们又见他还俗了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”便纷纷来问象舍利弗:“阿罗汉会不会还俗、犯戒?”

    象舍利弗说:“阿罗汉始终不会还俗犯戒!”众人又问:“在学地之人会不会因为宿业而犯戒?”他说:“有的学人会因为宿业而犯戒!”

    学佛人从初果向开始,就不会故意犯戒了,但不能排除因宿业而被动犯戒的情形。如被强制违背个人意志,或无意中发生的犯戒行为。客观上犯戒了,主观上没犯戒,属于身犯心不犯,依律不算犯戒。譬如比丘被性侵时“不觉不知及不受乐”,或者“初中后皆知而无心受乐者,无犯。”

    众人问:“尊者先前已是阿罗汉,又有神足,一会还俗一会出家,为什么会这样呢?”他说:“以前我只是修成了世俗禅定,并未得到究竟解脱,不是阿罗汉,阿罗汉始终不会处于这十一种境地,一是终不会舍弃如法三衣,去做俗人才做的事;二是终不会从事淫秽不净的行为;三是终不会杀生;四是终不会偷盗;五是终不会留着剩饭不肯施舍;六是终不会妄语;七是终不会拉帮结伙;八是终不会口出恶言;九是终不会心生狐疑;十是终不会恐惧;十一是终不会再拜他人为师,此外,阿罗汉终究不会再受胎了。”

    拘留沙人闻法三归,为优婆塞,表示终身不再杀生。佛说象舍利弗现在是名副其实的阿罗汉了。应该说还俗者均未得道,得道者不会还俗。犯了十一条里的任何一条都不是真阿罗汉。“十一终不”彻底驳斥了后世贬损阿罗汉的种种邪说。

    僧伽摩比丘也是六次舍戒还俗,第七次得戒为僧,修成阿罗汉的。因此,佛允许比丘六次还俗,第七次返回来出家。比丘还俗七次,或者因犯四波罗夷罪被驱摈的,以及异教徒从佛门还俗一次,就都不能再出家了。

    所以七返作道是男子短期出家的法理依据。人生一世出一次家也是历练,不必看成多么惊世骇俗,不适合再还俗做个好居士,持居士戒一样可以修成正果,何时想出再出。佛说清信士持戒修行能解脱,自然也包括还俗来作清信士者。

    对于想还俗的比丘,佛不作威胁恐吓,而是开导说,你现在好好修持梵行,如来正法必定灭苦。人命极短不久存世,即便极寿也不过百岁,超出百岁的没有几人。如来出世甚为难遇,听到佛法更难,受此四大身形,诸根具足,得生中国,与善知识相遇,得闻佛法分别义理,修行任何一法都可成就,这些难得难遇的好事,你都遇到了,如何不珍惜而轻言放弃呢?

    有人说出家就不能还俗,还俗必下地狱。这与佛说不同。佛说“二法趣向恶趣,一谓毁戒,二谓破见!”破见是破正见,譬如不信三世因果,不信佛法,不信轮回与解脱。犯戒是指一切违反戒律的行为,包括犯大戒与犯小戒。

    犯大戒是性质严重的犯戒行为,也叫破戒、毁戒,如律典称:“破戒者,有比丘犯波罗夷,犯僧伽婆尸沙,波夜提,波罗提提舍尼,突吉罗。”犯小戒是性质和情节轻微的犯戒行为,如缺戒、秽戒等。持戒要从威仪礼节等细微处做起,防微杜渐,具足不缺,“见纤芥罪常怀畏怖”,稍有瑕疵就是秽戒,玷污戒德。

    犯戒的前提是受戒未舍戒或不离戒。律典称,比丘在规定情形下“若口言我舍戒,名为舍戒。”舍戒了就不是比丘了,比丘身份已死,已经无戒可毁,就无毁戒问题。毁戒是未舍戒而破戒,是有戒可毁,如经云:“犯正法律,不识罪相,不知除罪”又不还俗的比丘,虽然活着却已经死了。“非沙门为沙门像,非梵行为梵行像”,佛称之为臭尸或腐败者。

    佛说比丘众若成就十法,命终入地狱中:一是不持禁戒,无恭敬心;二是不信奉佛,不信佛口真言;三是不信奉佛法,虽持戒但有缺漏;四是不信奉圣众,懈怠懒惰不信教授;五是贪着名利心不放舍;六是不多学问读诵修习正经;七是疏远善知识,亲近恶知识;八是喜欢操劳事务,不念坐禅;九是心系算数,返道就俗,不习正法;十是不乐修梵行,贪着不净。

    其中“返道就俗”另译舍戒还俗、舍戒就俗处、舍戒还家、舍戒罢道等等。“返道就俗,不习正法”也叫“舍戒还俗,失正法正律。”说白了就是还俗后,不走正道不干好事。这才是还俗比丘命终入地狱的原因。

    可见还俗不等于毁戒,也不是下地狱的正因。只有造作十恶者,包括犯了四波罗夷罪,才是下地狱的正因。堕落也不分在家出家。